足球报:中足联成立后足协占股要减少,应放弃联赛商务开发权
- 发布于:2025-01-20 14:19:37
- 来源:nba直播吧

1月20日讯 目前,中国足协在中超公司独占高达36%的股份,中超16家俱乐部各占4%股份。据《足球报》报道,在中足联成立后,中国足协除了减少36%的中超公司股份,还应放弃职业联赛的商务开发和广告牌主导开发权,管办分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。
从欧洲五大联赛到J联赛,各国足协与职业联赛均早已实现管办分离。虽然这些足协依然在职业联盟中拥有一席之地,但足协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各级别国家队版权、赛事经营和商业运营的相关收入。这些足协也从职业联赛的收入中获得一定比例的分成,但比例远低于中国足协在中超公司的36%,通常做法是占比5%左右。
从世界各国足协与职业联盟的收入分成来看,普遍不超过5%。相比之下,中国足协在中超公司高达36%的股份就显得偏高。中国足协在中超公司占股比例过高,一定程度上让中超俱乐部获得的分红降低。中超金元时代,虽然俱乐部单赛季分红曾高逾6000万,但彼时引援开销动辄十几亿,这些分红犹如杯水车薪。如今中超俱乐部的整体运营处于低谷中,中国足协占比过高的商业收入分成,对俱乐部的影响更直观,也更需要得到改善。参考欧洲联赛把相关占股降低到5%也许过低,但36%显然过高,需要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比例,让中足联覆盖的三级联赛都有合理收益。
中国足协在中超公司的36%占股比例是否应降到国际普遍标准的5%左右,同样需要中足联结合中国足球的实际给出合理的方案。中超联赛的商业收入本就不高,版权收入每年1.5亿,冠名费1.2亿,算上其他赞助商收入,一个赛季的收入总额不会超过4亿。除去成本和税费,以目前的分红比例,每家中超俱乐部能分到的约在1000万左右,如果中国足协兑现之前的承诺,不收取分红或分红比例降到5%左右,则中超每家俱乐部约能多分500万左右。
管办分离后,中国足协也将基本退出职业联赛的管理,仅专注于各级国家队、足协杯、青训以及业余联赛领域。虽然近年来国家队的成绩并不理想,但中国之队的商业价值并不低。中超金元时代期间,中国之队的赞助收入最高峰时曾接近6亿。即便近年中国足球陷入低谷,但国家队的装备赞助依然每年有1亿的收入,近年发展迅速的女足吸引了超过17家赞助商,总计也有近1亿的赞助商收益,加上足协杯和其他业余赛事,中国足协仅赞助收入都接近3亿,还没算各级国家队的版权收入和国际比赛日的票房收入,因此,即便离开中超公司,占股比例大幅下降到国际通行的5%,中国足协依然能有不菲的收入用于支持各年龄组国家队、青训和草根足球。
中足联成立后,中国足协除了减少36%的中超公司股份,还应放弃职业联赛的商务开发和广告牌主导开发权,管办分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。中国足协还利于职业联赛和俱乐部,合情合理,毕竟“养鸡取蛋”更具可持续发展。
此外,中足联与中国足协一样,会将中超联赛的版权、赞助商集体打包出售,但这样的集体打包商业收入,不再有昔日管办不分的问题,能够真正还利于联赛和俱乐部,相比之下,至少俱乐部每赛季的商业分红将平均增加近50%。俱乐部对职业联赛商业谈判有更多的积极性,将来职业联赛的商业收入能有提升,同样会为中国足协主管的国家队、足协杯、青训和草根足球给予一定比例的反哺,形成足协与职业联赛之间的良性循环。

- 中超 | 申花进球能力中超第四但外援没一个进射手前10真是内援带外援踢
- 中超 | 没想到!U22国足打东帝汶央视解说从多拿净胜球变成拿下三分
- 中超 | 中超再现罕见1幕:阿苏埃放弃世预赛征召,全力冲击联赛冠军!
- 中超 | 为什么国内球员到成年队后就不提升了其实原因是比赛太少了
- 中超 | 比赛还有一周开打,申花迎来一个超级大喜讯,取胜山东泰山稳了
- 中超 | 韩鹏不简单!7场激活3大王牌外援鲁能清洗计划有变瓦科不走了
- 中超 | 记者:津门虎赛季收官战主场对申花大概率在天津奥体中心踢
- 中超 | 不要为了引流,拿“中超”与“苏超”互踩对立引战好吗
- 中超 | 津媒:U22国足球员比赛节奏慢吞吞,到了国际赛场便暴露问题
- 中超 | 记者:11月22日津门虎收官战对阵申花,大概率在“水滴”进行

- 体育战报 | 海宁直言首场美网14决赛“水平非常低”,网友却直接炸锅了
- 体育战报 | “最快女护士”未获得8万美元冠军奖金
- 体育战报 | WTT中国大满贯将于9月5日10点开票,VIP可观看运动员训练
- 体育战报 | 呼吁开除“最快女护士”这样的言论越界了
- 体育战报 | 关于无畏契约巴黎全球冠军赛,你需要了解的一切都在这
- 体育战报 | 361与“最快女护士”马拉松跑者已解约
- 体育战报 | 关于巴黎全球冠军赛,你需要了解的一切
- 体育战报 | 21逆转佩古拉,萨巴伦卡连续三年晋级美网女单决赛
- 体育战报 | 奏以色列国歌时离场东契奇:我尿急去厕所了
- 体育战报 | “全红婵上大学,院长是苏炳添”:背后真相不简单